英烈故事
 
记永平镇张逸凡烈士
点击次数:874次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3-25

青春年华献革命


——记永平镇张逸凡烈士

 

张逸凡,1904年出生于垫江县永平乡石庙坪张家大嘴。家有弟妹八人,逸凡居大。逸凡从小勤奋好学,1918年考入四川省立第四中学,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。他在入学期间,成绩优异,思想进步,积极投身于党的革命活动,192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27年春,逸凡同志由党组织秘密派往湖北宜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。19289月,逸凡在湖北宜昌对敌军做策反工作中,不幸被叛徒出卖。敌人百般审问,逸凡坚贞不屈,最后英勇牺牲,卒年24岁,为革命贡献了年轻的生命。

张逸凡虽然出生于剥削阶级家庭,但受马列主义思想的熏陶,中国共产党的培养,毅然选择了革命道路,积极投身革命活动。1922年,涪陵各中学的进步学生掀起“择师运动”学潮,张逸凡是积极的参加者和组织者。在“择师运动”中,迫使学校的当权者,辞掉了一些通过关系进入学校的庸碌之辈教师,把一些真正有教学能力的教师请进了学校,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拥护。

1923年,张逸凡在北京工业大学上学期间,联络在京的涪陵籍同学,建立了“涪陵旅外学会”,创办了《涪陵月刊》。他们积极研究社会问题,抨击社会时弊,探索革命道路,与封建势力和贪官污吏进行斗争。《涪陵月刊》印出后,逸凡和同学们都要邮寄给家乡的进步老师、同学,以及亲朋好友。家乡有什么不平之事,也能在《涪陵月刊》上给予揭露和抨击。《涪陵月刊》传播进步思想,宣传革命理论,抨击社会时弊,深受进步青年学生的喜爱。192412月,逸凡在北京工业大学读书期间,从同学张福疆的家信中得知;四川省教育厅规定,对外出求学经济有困难的学生,可以托保向“涪陵劝学所”贷费,毕业参加工作后进行偿还。上面每年拨给涪陵劝学所,用作外出求学的贷费总额三千多银元。而当时外出求学的学生不足50人,按此每个学生平均可贷60多元。可是,劝学所的官员只许每人最多贷30元。主要原因是地方官吏将经费挪用和存入银行“吃利息”,甚至贪污,导致不少外出求学的涪陵籍学生在经济困难时得不到应有的帮助,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外求学。针对这一情况,逸凡同志便联络在京的10多位同学,向“涪陵旅外学会”主席王施贞提议开会并商讨对策。经大家讨论决定,以“涪陵旅外学会”的名义向涪陵新任“县视学”刘芥青发电报,要求公开账目,解决外出求学学生的经济困难。经过斗争,终于迫使“劝学所”于次年2月公开了账目,使外出求学的学生如数得到贷费。

在京的“涪陵旅外学会”的一些人,对当时的腐朽社会认识不一,主张“改良”、“调合”。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,逸凡认为要改造腐朽的社会,必须从根本入手。因此,逸凡努力研究马克思革命理论,从中寻求改造腐朽社会的方法。他还组织不同意见的同学以研讨的形式,学习马克思有关理论,从而提高了大家对马克思革命理论的认识,懂得了要改造腐朽的社会,必须采取革命的措施,“改良”“调合”是无济于事的。

1926318日,逸凡积极参加了北京总工会和各学校师生5000余人为要求言论自由而举行的请愿斗争。在斗争中,逸凡明确地提出马克思革命理论的观点,义正辞严地指出腐朽社会的弊端,提出自己对改造腐朽社会的看法。

逸凡的进步思想及革命活动,引起了学校当局及反动分子的注意,暗地把他当作“赤色分子”,并记入“危险分子”名单。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,逸凡被迫辍学离开北京,经党组织安排潜赴武汉,在武汉的中央组织部工作。

为革命工作的需要,1927年春天,党组织选派逸凡赴宜昌工作。他先后在宜昌第四中学、宜昌第二小学等地发展党、团组织,建立工会和农民协会。逸凡广泛发动民众,积极开展革命活动,支援北伐革命。

在宜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,党组织又把逸凡调回武昌工作,负责各地前往武昌投身革命的青年的联络工作。在逸凡的积极努力下,使不少寻求革命的有志青年找到了党组织,顺利加人了革命队伍。

19277月,湖北省委决定建立鄂西临时党务指导委员会,整顿和恢复国共两党组织。逸凡与段德昌、易吉光三人,由党组织任命为指导委员会委员。期间,逸凡为整顿和恢复国共两党组织的合作做了大量工作。不久,国共合作破裂,反动军警疯狂逮捕和屠杀革命志士,革命被迫由公开转入“地下”活动。

19278月,中共中央召开了“八七”会议,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粵四省边区首先发动秋收起义,并做出了《两湖暴动计划》。中共湖北省委在武汉开会贯彻会议精神,逸凡也参加了会议。会后,逸凡被派往鄂西工作。在那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时期,到边远地区开展革命工作是十分艰苦和危险的。逸凡毫不犹豫,并协助组织说服了一位叫傅君阁的学生,放弃出国读书,一道奔赴鄂西的宜昌农村,投入了艰苦的农村革命活动。逸凡与其他同志一道,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和布置,秘密地做好了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工作,并积极准备武装暴动。

1927914日,逸凡等人组织和发动的“瓦仓暴动”爆发了,打响了宜昌地区武装暴动的第一枪。由于敌强我弱,这次暴动暂时失败了。

“瓦仓暴动”失败后,党组织调逸凡任宜昌团县委书记,继续深人农村发展党的组织,训练革命武装。年冬,他带领农民自卫团战士,与刘伯承教导团的宋德恒部队在宜昌观音洞汇合,一举攻克了三斗坪和巴东,接着又北渡秭归,以秭归为根据地,在巴东、兴山、巫山之间的山区,顽强地开展游击战争,举起了鄂西革命武装的一面红旗。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,调集了大批军队进行镇压。这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,最终失败,但革命同志的鲜血唤醒了民众。从此,在鄂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。

革命转入低潮后,逸凡在宜昌以拉人力车为掩护,继续进行革命秘密活动。逸凡不仅热心革命工作,而且十分关心革命同志。当时在鄂西负责农运工作的傳君阁被叛徒出卖逮捕,逸凡千方百计组织营救。通过杨森驻宜昌代表孟知眠的同乡关系,打通了杨森部队军法处的关节,使傅君阁得救出狱,后返四川任中共长寿县委书记。

19285月,驻在沙市的中共鄂西特委机关遭敌人破坏后,组织决定将原鄂西特委暂改名为鄂西临时特委,并将特委机关由沙市秘密迁往宜昌。临时特委由周逸群任书记,张逸凡、段德昌等为特委委员。临时特委以宜昌通惠路震声钟表修理店为联络站,由逸凡负责给特委传送文件和情报,同时与荆门、沙市、恩施、来凤等地的党组织联系。在那白色恐怖的环境下进行党的地下联络工作,是十分艰难的,稍有不慎就有人头落地的危险。逸凡为了安全地做好党的联络工作,在传送文件和情报时,总是想尽各种办法,不让敌人的特务发现。有一次,他为了把一份重要情报送给党组织,化装成卖货的小贩,东避西绕,终于躲过了敌特监视,安全地把情报送给了党组织。

19286月,国民党独立五师刘和鼎换防驻守宜昌,对革命同志大肆逮捕。危难关头,逸凡为了转移这些同志,冒着风险搞来一套敌军装,自己化装成敌军的副官,以带领民夫外出搬送物资为掩护,巧妙地把革命同志带过了封锁线,躲避了敌人的逮捕,保护了革命同志。当月22日,逸凡与安全转移的同志一起,在宜昌沙道观与当地的党组织联系配合,突然袭击了街河市团防,缴获了敌人不少枪支,武装了自己的革命队伍。

为了从敌军中争取革命力量和武器,逸凡仍化装成敌军团副官,打入宜昌的敌43军做策反工作,不幸被叛徒告密,于912日在湖北宜都城宁阳会馆被县团防局逮捕。

敌人对逸凡同志进行审问,逸凡横眉冷对,以“不知道!不知道……”回答敌人的穷追猛击。敌人恼羞成怒,强令逸凡跪下,企图以武力使他屈服。但逸凡毫无畏惧,迅速抓起审判桌上的砚台,对准审判官的脑袋猛然砸去。审判官大惊失色,嚎叫道:“快给我绑起来,胆大的共匪!”“你们才是真正的强盗土匪,跟着蒋介石祸国殃民,烧杀奸掠,无恶不作!”逸凡的一字一句,犹如一根根钢针,扎入敌人的心脏。敌人为了从肉体上摧垮逸凡,妄图以酷刑迫使他讲出党组织的秘密,先后多次施用了吊、打、触电、火烧等法西斯手段。逸凡守口如瓶,敌人无计可施,最后只有狠下毒手,下令杀害了他。

逸凡同志一出牢门就高呼“共产党万岁!”、“革命一定成功!”、“打倒蒋介石!”、“打倒国民党反动派!”敌人见状,不断用刺刀戳他的嘴,戳他的脸。但“打倒反动派!”、“建立新中国!”的口号却高呼不止,直到逸凡倒在宜都城外的清江河畔。逸凡牺牲后,中共鄂西特委为他召开了追悼会,高度缅怀他为革命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。

 



·上一篇:记桂溪街道龚伯平烈士
·下一篇:记包家镇孔乐三烈士
打印本篇文章    关闭窗口
关于我们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我们  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:垫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       历史访问总计:108246次

渝ICP备16001174号-12
返回首页